Prism_S  

 

本文翻譯自 TNW,PRISM: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US Internet monitoring scandal,圖片亦源於此。(2013/06/21 更新圖片。)

 

美國當局透過 Facebook Google Youtube 與無數線上服務,例如:Yahoo Apple Skype AOL(美國線上) Microsoft 等監控美國與全世界網路使用者的指控已經撼動了當今的科技界。
華盛頓郵報衛報揭露此新聞後,隨即漫天覆蓋許多新聞網站(包括 TNW),但是紛飛的消息讓許多人看不清細節,或是因為太多說法感到困惑。
這篇文章我們必要引導大家了解甚麼是稜鏡(PRISM)計畫,為什麼了解這個計畫與相關細節對我們來說這麼重要。

 

基礎篇

  • PRISM 是由美國保護法案催生的一個蒐集資訊程式的代號。這條法案在 2007 年由美國政府審核通過授權免搜索令攔截外國對外國的通訊訊息。
  • 這個法案的企圖當作一個反恐利器,授權美國當局擷取相關他們認為對於美國國家安全有疑慮,造成國安威脅的資料與資訊。
  • 政府今天證實了關於這個計畫的一部分描述,PRISM 並不是一個祕密蒐集或是資料採集的計畫,而是政府內部的運算系統用來便於讓政府在合法的範圍內與國會的監視下,從電子通訊服務蒐集外國情資。

 

剛開始的報導

  • 華盛頓郵報與衛報一開始雙雙宣稱國安局 (NSA) 為了監視資料,直接滲入九家網路公司的系統,該資訊要求以有〝有效地計畫,直接並採取偵測與監控非法毒品恐怖活動〞如該職務以往被強調一般。值得注意的是,今天被釋出的一系列事實並沒有否認直接滲入這些公司,而是聲明〝美國政府並非單方面地從美國電子通訊服務供應商獲得資訊〞。
  • 這些被收集的資料來自:Microsoft, Yahoo, Google, Facebook, PalTalk, YouTube, Skype, AOL 與 Apple 等公司,其他還包括:Dropbox 也榜上有名。
  • 這個計劃的爭議點圍繞在是否這些公司悄悄參與了這場監控計畫,而 PRISM 是否非法監控美國公民(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
  • 衛報表示監控流量的方法開啟非法蒐集美國資料的〝可能性〞
  • 華盛頓郵報更深入報導,有至少 51% 的資料攔截瞄準國外情資。結論是,這意味著大量的美國資訊可能被〝偶然〞地擷取,但問題是,國安局地訓練手冊反駁這事〝沒甚麼好擔心的〞。
  • 華盛頓郵報說明,一位現役情報員洩漏這消息,因為他相信當局的角色〝嚴重危害隱私〞。這位匿名人士補充說道:他們甚至可以當你打字的時候,看穿你的想法形式。

 

相關否認

  • 所有在報導中的公司都跳出來否認參與這樣的計畫。下列的報導讓華盛頓郵報對於一開始宣稱這些科技公司知情參與 PRISM 資料蒐集計畫的立場有些動搖。
  • 一份來自國家情報局主任 James R. Clapper 聲明,衛報與華盛頓郵報的報導錯誤百出。Clapper 徹底否認 PRISM 監控美國公民,但他也未闡明那些所謂的錯誤報導。
  • Google 執行長 Larry Page 在部落格上發表一篇名為"What the...?"的文章,進一步否認 PRISM,並且聲明政府與科技公司之間需要一個互動〝更透明的途徑〞。
  • Facebook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也強烈否認,並稱 PRISM 報導肆無忌憚(outrageous)。他也聲明他的公司從未有來自政府當局要求大量資料或 metadata 的任何秘密請求或是法院通知,如同新聞報導 Verizon 所收到的一樣。若是有,我們公司將會積極對抗。甚至到昨天以前,我們根本沒聽過這項計畫(PRISM)。


最新進展

  • 一份衛報較新的報導宣稱英國情報單位 GCHQ 取得 PRISM 資料,該報導根據一份早已獲得的資料表示 GCHQ 早自 2010 年六月已開始利用這個系統。這份證據還證明去年英國情報單位還透過這些資料撰寫了 197 份報告。
  • 美國總統歐巴馬談到關於 PRISM 的指控,表明這個計畫"不適用於美國公民,也不適用於任何住在美國的民眾",他補充說:有個理由使得這些計畫被分類,我想某種程度上任何被分類任務都是"秘密計畫",這意味著帶有某種程度上的可疑性。但事實上,我們現代的歷史已經有一整個被分類的計畫範疇。
  • 路透社引用消息來源 PRISM 計畫一開始曾瓦解紐約地鐵的恐怖攻擊,然而正如 BuzzFeed 報導,公眾紀錄看出,這是在 2009 年就已經結束的傳統警衛工作。
  • 今日最新的爆料指出 PRISM 直接進入當前網路公司的伺服器。隨後許多公司立即表明否認立場。整起事件已呈現僵局,我們也許窮極了對於這個議題所能了解的部分。


PRISM 已經沒有一開始的危言聳聽?

  • 24 小時後,有新一波關於美國情報機構與網路科技巨擘合作有跡可循的解釋浮上檯面。紐約時報報導,有些衛報所報導的 PRISM 名單上的公司與美國政府單位協商分享資訊。然而,報導指出這些公司與美國政府接上線,以大量的使用者資料提供給政府蒐集,並且反饋給與個別法院的特定的資料。
  •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至少有兩起個案在 Google 與 Facebook,一個是計畫建造分隔、安全的入口,像是數位版的安全實體室用來存放被分類的訊息在這些公司的伺服器上。透過這些線上空間,政府得以請求資料,而這些公司可能存放一些資料在這裡,政府單位也可能從中提領資料。參與討論的人簡要地說。
  • 然而 Google 再度反駁,這次引用了紐約時報報導 'drop box' 式的安排,並且聲明沒有這樣的安排存在。
  • 同時,CNET 引用消息表示,這不是如華盛頓郵報或是衛報的戲劇化報導,沒有一件事是真的。這是非常正式,所有公司都應該遵守的合法程序。消息來源補充:你不能說每一個在巴基斯坦的人都在尋找'X',這仍需要具體的說明。

 

告密者現身

  • 衛報公開一個與前中情局技術助理 Edward Snowden 的深度訪談。
  • Snowden, 29 歲,目前正在香港,他洩漏秘密的地方,雖然他擔心他可能會被緝捕。他之所以選擇這個國家是因為 Snowden 相信這裡的政府贊成言論自由,並且可以從這裡得到政治庇護。
  • 他告訴衛報,他無意追求成名,但他也不能保持匿名。〝我無意隱藏我自己,因為我知道我沒有錯。〞
  • 根據他的動機:我願意犧牲一切美好的人生,因為我的良知無法允許美國政府利用這個正在秘密建造的龐大監控機器來摧毀全世界人的隱私、網路自由和基本自由權利。

 

Edward Snowden 深度訪談內容:

 

更多 Snowden 的引述請看這篇文章


更多來自 TNW 撰文關於 PRISM 的資訊 請看這裡

 

 本文翻譯自 TNW,PRISM: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US Internet monitoring scandal,圖片亦源於此。(2013/06/21 更新圖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PRISM Edward Snowden
    全站熱搜

    女生愛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